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教研组的老师们以校企共建电力运行与维护实验室为平台,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以致用,践行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教育;以身引路,用教学经验引领学生拓宽就业路;以文化人,用个性化建议为学生解惑,绘制人生蓝图。
电力运行与维护实验室是怎么建起来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同学们怎样打开了专业的新方向?拓宽了就业的新赛道?
下面这段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教研组的教师代表李伟伟的专访会有答案。
李伟伟老师
技术攻坚 改“旧”为宝
2023年8月,学校图书馆中心配电站升级改造,其中6台10千伏开关柜被更换,得知这一消息后,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后勤保卫处取得联系,双方协商后,这些设备由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教研组接收。“8月,老师们战高温斗酷暑,一起改装设备。”李伟伟回忆道,老师们自行购买元器件,运用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娴熟精湛的工匠技艺,对设备进行改装,耗时两个月,终于让设备“变身”成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实验教学设备。教师们用了不到10万的投入换来了市场价值50万的设备。2023年12月,设备已经投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网方向)大三学生的实验课程中。
改“旧”为宝的设备
电力运行与维护实验室初具规模
“第一批设备投入教学标志着电力运行与维护实验室的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李伟伟老师说到这里,语气中略显激动和兴奋。老师们马不停蹄地与企业谈合作,校企共建项目数字电网检测平台搭建完成。企业赞助了传感器和采集仪表,电气教研组和企业合作共研了监测平台,实现了真实采集博知楼整个楼宇变电所的运行数据、环境监测和报警功能等,在此基础上,电气教研组的老师们全靠自身技术完成了整个博知楼变电所的数字化改造。
数字电网检测平台
随着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不断深入,电力运行与维护实验室内的各项试验设备越来越完备,功能越来越强大,教授学生的实践知识越来越专业。10千伏室内变电所(不通电),让学生了解设备的构成、原理、元器件的参数等;变压器的检测试验台区,教学生怎么来做变压器的预防性试验;10千伏户外供配电台区,使学生学会根据户外环境,正确操作和维护相关的配电设备,做到流程不出错,操作规程严谨科学。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暑假期间,电气教研组的老师们在电力运行与维护实验室的户外空地上,自行采购、安装、调试,安装起了一个3米×3米,额定功率3千瓦的新能源风光储微型电站,这个微型电站的发电量可供一个实验室的照明和空调用电。
电力运行与实验室的设备
户外的设备
在提到安全问题的时候,李伟伟老师非常严肃认真地说道:“对这个强电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我们团队是当头等大事来抓的。我们深知,强电方向(智能电网方向)实验室,电源电压等级和要求都是很高的。对于学生能操作的部分,都是有隔离电源的,包括学生站立的位置、保持学生人体和地面绝缘等这些细节我们全部考虑到位,实验室里面布置了安防系统,实时监测学生的实验过程。一个训练项目结课,我们专业教师就会进行一次绝缘检测,确保安全。”
拓宽就业方向 开辟就业新赛道
在谈到建立强电实验室初衷的时候,李伟伟老师说:“我是2021年入职金城的,到学院后,发现我们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都很优秀,但是在大三选择未来就业方向的时候,很多同学忽略了强电方向,其实选择强电方向,未来就业可以进国家电网和电网合作企业,电力系统方向等。”因为想帮助更多优秀的金城学子拓宽就业方向,开辟就业新赛道,所以李伟伟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教研组的老师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努力。他们一方面重点建设强电方向的课程,改革了一些课程,比如《电力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更偏向于应用型。引导部分学生大三通过选课进行相关的专业学习。另一方面,他们从2022年起,就不断地接触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始投放设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随着电力运行与维护实验室的成功建设投入使用,让选择强电方向的学生们从理论到实践的技能都学的扎实全面,在就业的时候,顺利进入心仪的单位。李伟伟骄傲地告诉我们,每年通过校企合作,有不少优秀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被直接推荐给企业实现就业。
李伟伟老师说:“未来,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弱电方向(自动化方向)、电气控制与实践方向,还想通过校企合作+自主研发的模式,让选择上述方向学习的学生可以在非标自动化控制设备研发设计、中小型设备制造类企业就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的课程改革、实验室建设和引导就业新方向等一系列举措让“谆谆教诲、循循善诱”这几个字具象化了。他们辛勤耕耘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之路上,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树立了新的标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身正为范,言传身教润育桃李
为人师表,倾心教育兢兢业业
个人简介
李伟伟,2021年4月入职南航金城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工程会员,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专家库成员,研究方向电能质量分析与治理,零度车队指导教师,主要承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工程》《电气智能检测技术》《电力实训》等课程教学工作,入职后完成企业横向课题累计合同金额20余万元,发表EI会议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4个,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1个。